六旬黄河铁桥记录宁夏变迁腾飞
2023-08-31 09:22:18 来源:宁夏法治报
8月28日,走进宁夏青铜峡黄河铁桥。极目远眺,黄河之上,飞架一座崭新的青铜峡黄河大桥,64岁的黄河铁桥已重新修缮置换,成为青铜峡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记录了宁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变迁。
施展无穷的智慧建桥
“黄河害,黄河险;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当时的人们平时用羊皮筏子和船只交叉渡河,为解决渡黄河一大难题。1958年11月23日,青铜峡黄河铁桥正式动工建设,施工中,兰州铁路局桥梁工程队的技术人员和工人们在严寒的冬季里和大风搏斗,在冰封的河面上拼装钢梁。施展无穷的智慧,经过七个多月的艰苦奋战,宁夏境内第一座横跨黄河两岸的大桥——青铜峡黄河铁桥于1959年7月1日正式通车,从此结束了宁夏没有跨黄河大桥的历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青铜峡黄河铁桥全长292米,是一座综合利用的桥,当年的桥面可通行火车、汽车、架子车和行人,是包兰线青铜峡车站至余桥12公里专用线之间的咽喉。铁桥建设的初衷是为青铜峡水利枢纽工程及黄河两岸运输物资。作为一处具有代表性的近现代工业遗产,青铜峡黄河铁桥2010年12月被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列为第四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2月,入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
“阅读城市”的物质依托
“青铜峡黄河铁桥的建成使用,加速了拦河大坝的修建速度,也改变了当时青铜峡河东河西仅靠渡轮通行、运输的局面。”青铜峡市文物管理所负责人说。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中,青铜峡市文管所发现,铁桥多处生锈钢梁上镀有英文及生产年份标记。此外,钢梁上还保存有1944年至1947年不同制造年份的铭牌,表明该批钢梁是英国多门郎公司二战前后在英国伦敦费利特制造的。
经工作人员广泛走访、查阅资料了解,欧洲工业革命后,由于廉价钢材的出现和建桥经验的不断积累,钢桥被广泛采用。20世纪50年代,我国建造的部分桥梁利用了这些钢梁材料。青铜峡黄河铁桥中跨5组钢梁采用的是英国东北部约克郡的铁矿厂原料,由英国多门郎公司制造,桥两端边跨部分钢桁架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伯利恒卡耐基公司制造。铁桥见证了科学技术对世界桥梁建设发展作出的贡献,也记录了中国工人在桥梁组装施工建设、吊装设备等方面所具备的科技价值。
2008年12月,青铜峡市政府将铁桥认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1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其列为第四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3条检察建议引起高度重视
历经岁月洗礼,依然屹立不倒,让人心生崇敬。青铜峡黄河铁桥自建成以来,共经历过四次规模较大的维修加固。
1964年第一次大修时,采用抛铅丝笼块石、钢构架破冰体进行了加固;1980年第二次大修时,采取了抛铅丝笼块石、维修桥面栏杆等进行加固;2014第三次维修历时3个月;2020年7月15日启动第四次修建。
2021年2月,吴忠市人民检察院接到青铜峡市人民监督员的反馈意见:黄河铁桥桥墩受河水冲刷损毁严重,存在垮塌危险。同年2月23日,吴忠市人民检察院、青铜峡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对青铜峡黄河铁桥损毁情况进行现场勘查。
检察官调查后认为,青铜峡黄河铁桥一旦被损毁,将造成严重影响。同年4月8日,吴忠市人民检察院向青铜峡市政府发出检察建议书,提出3条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尽快完成对青铜峡黄河铁桥的修缮加固工作;加大对本行政区域内历史文物的保护工作;结合吴忠市旅游产业发展,加强对本行政区域文物保护单位的宣传和综合利用,提升文物保护单位的社会价值。
收到检察建议后,青铜峡市高度重视,积极争取自治区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着手开展黄河铁桥修缮工作,对铁桥进行全面抢险加固维修。2021年6月,铁桥桥墩基础加固修缮工程完成。同年7月、8月,检察官办案组先后多次来到现场,就铁桥的加固修缮工作进行跟踪监督,铁桥完成了第四次的修缮。
历史在续写,铁桥由交通之桥嬗变为文化之桥、精神之桥,见证着宁夏的崛起与腾飞。